近月 蘇西的世界

今年年初,在與家人逛賣場時,看到了「近月」這本書…

當時的我,正對天文的觀測產生興趣,也正在研究天文攝影,想當然耳,封面的設計馬上就吸引了我。

現場翻閱了一下…作者是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第一本小說是「蘇西的世界」,這本書「近月」則是她的第二本小說。這兩本書的評價似乎都不錯。而且,「蘇西的世界」也已經拍攝成電影。

「近月」這本書,故事一開始,一位女兒,就殺了她年邁失智的母親。就如同第一章開頭:當一切已仁至義盡,殺掉我媽自是理所當然…。接下來,整本書就在一位49歲女主角的行動與回憶中展開。

雖然書中過去與現實混雜在一起,記憶繼繼續續,不甚連貫,讀者仍然可以漸漸地隨著事情的進展,了解這個女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

故事結束時,主角藉由寫給自己的孩子的信,思考著如何解釋自己的行為。最後給了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也將要承擔自己犯錯所帶來的羞恥

不過,我對於這本書是否能得到廣泛的接受,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加害者」 的想法、觀點、角度,都與一般大眾不同。我也不敢奢望,讀者在閱讀「近月」這本書之後,對於人世間的苦難與不得已,能有著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只是訝異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會選擇這個困難的題材。畢竟,只有少數人,願意在自己閒睱的時候,閱讀一本令人難以理解、不甚愉快的小說吧!

後來,我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訂了「蘇西的世界」這本書。









有看到「電影書衣版」嗎?那是什麼意思呢?哈哈,你也不知道吧!我是無意間,書皮掉下來,才知道,啊!書衣就是在書本上加一層外套。而原來書本的封面設計,還真是…嗯…平易近人。電影書衣看起來的確是比較吸引人。












電影書衣的展開圖…












想不到還可以再進一步展開…












原來,電影書衣也順便為第二本書做了廣告。

「蘇西的世界」在第一章一開始,就寫道:我姓沙蒙,念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開宗明義,不拖泥帶水,似乎是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寫作的個人風格,就如同她在第二本小說的開頭一樣。

接下來,這女孩就在天堂看著家人、朋友、兇手如何在人間繼續生活,其中穿插著自己的回憶與想法,以及…希望。

以一個「受害者」的角度來敘述事情,是比較能得到大眾的認同。作者卻無意激起仇恨的情緒,反而著墨於家人與朋友對這件悲劇的個別反應。直到故事接近尾聲,兇手快被遺忘之際,讓正義「意外」得到伸張。

當死者不再眷念生者,生者就可以繼續過下去。」「死人若下定決心離開人間,你絕對感覺不到他們走了。」作者如是說。似乎藉由這些理由,嚐試讓蘇西開始對自己的反省:「我是不是也得先放手,然後才能漫遊四方呢?

如同「近月」,「蘇西的世界」也是一個不容易的題材。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從一個悲劇開始,帶領我們在天堂與人世之間,來來回回了好幾遍。最終,讓受傷的靈魂,得到自由。

如果,你是一個重度閱讀者,那麼,這兩本書都值得一讀。若是平常會看看書,我會推薦「蘇西的世界」這本書,雖然是個悲傷的故事。

那…那…那…不讀書的人怎麼辦呢?嗯…可以看看「蘇西的世界」這部電影,DVD已經發行。雖然我也沒有看過,但是,由「魔戒三部曲」的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來擔任編導兼製片,我想,應該不致浪費你的時間…

4 則留言:

羊頭 提到...

不知道圖書館會不會收藏這兩本書
所介紹蘇西的世界
使我想起天堂最先遇到的五個人這本書
至於近月所描寫的則較少觸及
最近有個電影預告台詞是這麼說;
每個人都有罪,我、、、
或許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應該先出版近月再發行蘇西的世界。
因為,有了天堂以後,受傷與痛苦的靈魂得以救贖,人世間的苦難與不得已得以接受。

有點怕讀這種書--羊頭

Albert Chen 提到...

這兩本書,若有興趣,我可以給你。
另外,我認為,受傷與痛苦的靈魂必然得到救贖,若真有靈魂的話;人世間的苦難與不得已終將被接受,不管有沒有天堂。不過,這也純屬個人意見。

阿jean 提到...

又多了一位小書蠹ㄉㄨˋ頭..
可以請您在兩本書上簽上大名.寄到鄉下來..
老書蠹頭若想看.再傳給他..

Albert Chen 提到...

好!請將地址傳送至我的E-mail,不多久,就可以收到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