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西稜 第六天

20100623 雪山

登上一座百岳,雪山。
重返「人間」。

01 早晨
雲霧壟罩雪山、北稜角,玉山圓柏一如往常奇特。

02 準備出發
























離開潮溼的翠池山屋。

03 途中回望
雖然是第六天的行程,身體發出疲累的訊息,
植物種類多樣、天空變化萬千的景色,還是能使我暫時忘記疲累。

04 望向目標
























鞍部:北稜角與雪山之間的最低點。
還有一個別名:冰蝕埡口。

05 也是途中回望
準備爬上碎石坡處,回望來時路。

06 喘口氣
























休息一下,準備上碎石坡。

07 再一次回望
在碎石坡途中,回望時,看見彩虹。
其實,照片05就可見彩虹,之前,你注意到了嗎?
(作者,你也太囉嗦,你在碎石坡上,誰不知道?)

08 碎石坡
























風強、陡上坡、喘,卻仍然感覺冷。

09 繼續前進
























進一步,退半步,名不虛傳的碎石坡。

10 到達鞍部
























就是北稜角與雪山之間的最低點。

11 休息一下
當然,找個避風處,才不會「皮皮挫」。

12 繼續陡上
























往雪山行去。

13 雪山到了
























雪山主峰,標高3886公尺,一等三角點。
這也是台灣第二高峰。

14 路標
從雪山登山口到雪山主峰,共10.9公里。
這裡的0k,應該指聖稜線的出發點吧!
背景雲霧壟罩的山頭,是北稜角。

15 灰白的玉山圓柏林
發生於民國80年6月的大火,造成圓柏林的灰白,
到現在,你可以看到,背景已經有小草、小花。

16 北稜角、鞍部、圈谷
當然,還有雲霧。

17 往三六九山莊
這景致,更是戲劇化。用黑白照可能也有看頭。

18 途中看圈谷
最低的地方,就是鞍部,我們就是從那兒走過來的。

19 圈谷底看圈谷
角度不同,感覺不一樣。

20 繼續前進
雲湧,你看得到;風起,推理可得。
但是,除非身歷其境,否則,怎能確知飲水的冷暖。

21 路邊小花
花蕊被花瓣這樣地保護著,應該會有幸福的感覺。

22 水從岩縫滲流而出
砂岩透水,能匯集地下水,
遇到不透水的板岩,就從岩縫中滲流而出。
(請拍拍手,給作者鼓勵鼓勵。)

23 準備進入黑森林
數大便是美,不論說的是碎石,或是樹木。

24 黑森林中的景致
























有霧氣,就有些神祕感。

25 路中倒木
中空的木心,竟也長出小草、小花。
這便是大自然的循環嗎?

26 出黑森林的展望
天空的烏雲,很「活」;山間的雲霧,也很「活」。
「活」的方式不同,卻都有自己的味道。
(作者,這景色讓你悟出大道理了嗎?還是,你忘記吃藥了。)
可見: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雪山東峰。


27 白木林一角
























據說,台灣冷杉遇到火災,焦黑的樹皮,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淋,
剝落後,就成了白木這般模樣。

28 路邊小花
自己開得燦爛,還有紅色的花苞陪襯,
讓看到的人,有受歡迎的感覺。

29 三六九山莊
























昔日所測的高度為3690公尺,故而得名。現標高為3100公尺。
奇怪,怎麼會相差這麼多呢?
(請問我會的問題,我不會的問題,不准問!)
大夥兒在此處稍事休息。

30 金大哥 休息中
























雖然是大哥,睡起覺來,卻像個小孩子。

31 雪山東峰腳下
























雲霧壟罩,山頂展望應該不佳。
雖然是百岳之一,也沒有登頂。

32 落花
大自然的循環,就算到了這個階段,
這朵花,仍然稱職地,扮演它落花的角色。

33 路邊小花
大自然的循環,在這個階段,就是盡力展現,
但是,這件事,也不是完全理所當然。
(作者,你又不對勁了,快把魂魄收回來吧 !)

34 觀景台
走完哭坡,到達霧中的觀景台。
未作停留,迅速通過。

35 七卡山莊
未多作停留,迅速通過。

36 雪山登山口
看到0k,我就會想到OK,也就是完成行程的意思。
雪山西稜,六天的行程,就這樣結束了。

37 雪山登山口服務站
位於武陵農場,我們重返人間了。

38 服務站大門
























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
我們,也是,正經歷著,大自然的循環。
(作者,你真的累了,正在作夢嗎?夢見大自然的循環。)

5 則留言:

Albert Chen 提到...

六天的行程,花了近兩個月才將遊記寫完。真不知,登山比較累,還是寫遊記比較累…

inung 提到...

作者也玩起誰來找碴.05我看了好久才發現那微微的色彩.黑森林好美是不是.我想我這輩子都沒機會親自體驗台灣山岳之美.所以你要認真的拍.認真的寫.而我會認真的欣賞.

Albert Chen 提到...

山一直都在那裏,也可以說,一直等著你,換句話說,無論你何時造訪,山都會迎接你。如果想親近,只要你許個願。許個願,心誠則靈!
我會隨與地拍,隨與地寫,而也請你,隨與地欣賞,這樣就可以了。

匿名 提到...

我剛去武陵回來 不是登山客 但是在學山登山口服務站聽了志工的解說 369山莊 是取3369公尺的後三碼來命名 所以就能解答跟現今3100公尺差距的問題了

Albert Chen 提到...

很早以前,莊姓大哥看到這篇文章後,說了以下這番話:
山莊位於甘木林山的東側山腰,甘木林山原名本諾夫山,也稱馬特蘭山,舊測3690公尺,這也是山莊名稱的由來。現在甘木林山的高度為3666公尺,不過,位於山腰的山莊,並沒有改名字為366點6山莊。